致力于培育传统制造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升级
服务热线:0771-3958396
u 广西审计厅处长、审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,高级审计师、注册造价工程师,广西审计学会副秘书长
u 广西审计系列职称高级评委、国家审计署案例教学师资、国家科技部和广西科技厅财务评价专家、广西人大常委会预决算评审专家、广西电子学会高级专家、区党委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专家
u 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和PPP项目决策咨询专家、投资可行性研究评审专家、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专家、采购评审专家、投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评审专家
u 民盟广西区委委员、民盟广西经济委员会主任、民盟广西咨询委员会专家、民盟广西区直经济基层委员会主委
u 经济振兴研究咨询委员会主任
u 臻业诚产研院 会计审计领域首席技术顾问
发表时间: 2021-09-27 14:52:59
桂工信规范〔2021〕8号
关于三季度推动工业稳增长的政策措施
为贯彻2021年全区年中工作暨重大项目建设现场会议精神,落实自治区“拼搏三季度 全力提进度”的决策部署,继续咬定目标不放松、凝心聚力加油干,深入推进打好工业增产增效硬仗,力争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.5%以上,为完成全年工业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,制定本政策措施。
一、狠抓工业企业达产增产
深入开展工业振兴特派员服务活动,紧盯负增长市、负增长行业和前110家重点企业,聚焦企业清单、问题清单、任务清单“3张清单”,实行旬监测、月调度,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突出问题、衔接政策落地。支持中小微企业上规升级,加大对临规企业帮扶,力争前三季度新上规入统工业企业650家以上。
二、实施补链强链专项行动
加快构建以汽车、电子信息、金属新材料、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为主的“4+N”跨境产业链供应链。支持汽车龙头企业在海外建设组装工厂、天然橡胶加工基地,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南方汽车出口基地。鼓励冶金龙头企业建立海外冶炼基地、初加工基地,与东盟共建跨境上下游供应链。加强与东盟国家化工产能合作,支持建立海外化工原料生产基地,配套广西打造绿色高端石化下游精深加工产业链。制定糖、铝、机械、冶金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施方案。
三、加快工业重大项目建设
深入推进“双百双新”产业项目建设,实施开竣工项目清单制管理,推行项目投资承诺制,实行项目“拿地即开工”,强化项目常态化协调机制,协调解决项目用地、用林、用能、环评、资金等问题。下达2021年第三批“千企技改”项目计划,组织实施技术改造项目300个以上。力争三季度新开工项目20个以上,竣工投产项目15个以上,“双百双新”“千企技改”等项目完成投资250亿元。
四、推动重点行业恢复生产
持续聚焦汽车“缺芯”问题,加强与国内外芯片制造、设计企业合作,协调瑞萨电子、意法半导体、大陆电子、联合电子等芯片厂商加大芯片供应,力争每月解决1.5万台汽车芯片产量。组织电子信息企业组团与芯片供应商进行对接洽谈,提高供应量和降低采购成本,加大金融支持力度,协调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紧张问题。统筹组织水泥企业分批检修,减少集中停产影响,组织“五网”工程企业和建筑业企业加大区内水泥采购,帮助水泥企业消纳库存,协调西江航道运输管理部门扩大水泥运输份额,力争三季度全区水泥生产扭负为正。提高粮油加工行业原料靠港、接卸、通关等环节效率,力争三季度新增产值12亿元。
五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
制定千亿元园区及500亿元以上园区培育推进方案。建立“一园一清单”,逐个园区规划建设标准厂房、基础设施项目。制定工业园区标准厂房项目专项管理办法和专项债券使用操作指引。自治区、市两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共同推进标准厂房建设,力争三季度推进建设标准厂房205万平方米以上。
六、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
引导企业建立购销联盟,鼓励重点工业品供需清单内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。推广运用第一批《广西名优工业产品推荐目录》,鼓励自治区应急物资、政府投资工程、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优先采购广西名优工业产品推荐目录产品,支持目录内235个产品优先纳入工业品展销推广活动,谋划推进第二批名优工业产品目录编制工作。推进建立“千企开拓”企业项目库。奖励三季度产值增长较快的机械行业高成长性企业。
七、强化要素保障
强化煤电油气运行监测预警,落实2021年电力供应保障工作方案,加大火电燃煤采购协调力度,强化电网支撑和省间互济能力,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,保障有生产能力、有市场需求的重点企业满负荷生产。发挥财政资金拉动引导作用,加快下达第二、三批自治区统筹支持工业振兴资金计划。强化财政资金及工业园区专项债项目实施管理,实行财政资金拨付与投资进度挂钩机制,对推动投资成效差的项目及时调整资金安排。推动设立一批制造业专项贷款,力争三季度投放工业企业“桂惠贷”140亿元以上。
八、改革完善能耗“双控”工作机制
制定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和落后低效产能淘汰政策,建立高耗能项目联合预审会议制度。实行“有保有压”项目能耗指标差别化配置,倒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。开展企业节能技术改造计划评审,重点推进冶金、石化行业节能技术改造,力争前三季度实现节能150万吨标准煤以上。